自從臺灣在2003年遭遇SARS風暴後,促使醫界開始重新審視臺灣的醫師教育,也因此發現到當前醫學教育機構在變化快速的社會及醫療環境中,對於新的需求反應較不靈敏。且教學醫院普遍較重視業績而非教學,在指導教師人數不足且教學熱忱度不高、年輕醫師因未具備完善訓練導致專業能力與醫病溝通表現較差強人意,以及醫療執行的情境惡化使得年輕醫師好逸惡勞等種種情況之下,使得原本以「病人利益為優先」的醫療專業責任漸漸地被忽視,此舉嚴重威脅到醫療專業的價值;且年輕醫師普遍缺乏社會責任感、缺少擔負公衛使命之信念再加上與社會的期待存有相當的落差。在這樣的背景下,衛生福利部與醫界共同努力推展全人照護計畫及改革醫師養成教育,以提昇醫界提供的醫療專業服務品質,同時能滿足因社會環境變化所衍生的需求。
衛生福利部推動「全人健康照護計劃」,以體系面、機構面及人力面為計劃之主要架構,藉以促進醫療資源全理分布,提供民眾具適切性及可近性的醫療服務。建置社區醫療衛生體系,強化基層醫療服務,提供民眾周全性與持續性之醫療保健服務。由於「全人照護」是未來的趨勢,本院於2005年8月成立一般內科專職負責訓練PGY之一般內科部份。在此計畫中,以透過晨會、教學迴診、文獻研討會、病例討論會等方式教導PGY學員(各科住院醫師)學習各種常見內科疾病、症狀、心電圖及各種醫療影像判讀,同時也學習以實證醫學方式來解決臨床醫療工作所面對的問題,以及結合社工人員、律師、民間人士等資源來探討醫學、倫理、醫學法律、醫療品質和病人安全等議題,進而提升醫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