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衛教

小兒川崎氏症居家照護注意事項

簡介:

  • 川崎氏症是一種全身發炎性的疾病,又稱為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特徵為發燒及多系統混亂,最具潛在危險的是血管炎病變。好發五歲以下兒童,目前病因不明。
  • 川崎氏症臨床表徵,可依侵犯全身各器官及系統,造成不同症狀,診斷標準除發燒外,還需合併有下列症狀任4項即可確診:
    • 超過5天之持續39℃以上高燒。
    • 兩側眼結膜充血,類似結膜炎,通常不會引起過多的分泌物。
    • 四肢肢端變化,手腳均會發生紅腫、疼痛。
    • 各種型態的皮膚紅斑。
    • 嘴唇及口腔黏膜出現泛紅、裂隙甚至出血,舌頭表面呈草莓樣舌。
    • 頸部淋巴腺腫大。
  • 合併症:在嬰兒期造成嚴重且明顯的臨床症狀,這症狀約兩週至一個月逐漸消失,但約10~20%的病童,引起冠狀動脈病變後遺症,發生冠心症,引起心肌缺氧、心絞痛及心肌梗塞症狀,甚至猝死。

住院期間照護注意事項:

  • 小兒發燒照護注意事項:
    • 當體溫高於腋溫>37.5℃或肛溫、額溫、顳溫>38℃時,稱為發燒。
    • 發生寒顫時,應給予保暖或調高室溫,暫勿使用冰(水)枕。
    • 發燒且四肢溫熱時,可給予溫水拭浴或擦澡(水溫26–32度)。
    • 流汗時,應減少衣服、被蓋,並將汗液擦乾,且多喝開水。
    • 依醫囑體溫達38.5℃以上,開始服用退燒藥物,每次服用需間隔四至六小時,若病童有熱痙攣病史,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藥或塞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痙。
    • 服用退燒藥約30分鐘後才會開始發揮藥效,請每30-60分鐘測量體溫,直到恢復正常。
  • 靜脈注射及輸液幫浦使用注意事項:
    • 隨時觀察注射部位肢體之末梢循環(正常是溫暖呈粉紅色),並保持注射部位乾燥。
    • 靜脈注射期間病童勿站立於床上或高處,避免血液回流阻塞,若管路內血液有回流情況,請先將注射部位放低。
    • 移除靜脈注射後,應以棉球加壓1-3分鐘,直到無出血情形,才可將棉球移除。
    • 不可自行調整點滴速率或輸液幫浦之按鈕。
    • 輸液幫浦請持續蓄電,外出回病房後,請插電。
    • 發現注射部位疼痛、發紅、腫脹、潮濕情形,靜脈注射移除之針孔或周圍皮膚有發紅腫痛,或輸液幫浦警報聲響時或病童需更衣及沐浴後請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 口腔潰瘍照護注意事項:
    • 隨時觀察口腔黏膜變化。
    • 進食後、睡前,以軟毛牙刷或以前端包紗布之壓舌板,沾生理食鹽水或煮沸後的水,執行口腔清潔,有助於肉芽組織的生成,改善牙齦炎及口臭。
    • 以漱口杯漱口或喝水避免使用吸管吸吮而增加口腔疼痛。
    • 提供冰涼飲食,如冰淇淋、涼牛奶、優酪乳、涼水、布丁或果凍等,對粘膜會有局部麻痺作用,以利吞食。
    • 嘴唇乾燥可給予護唇膏或凡士林擦拭,保持溼潤。
    • 採少量多餐,勿強迫進食。
    • 若病童不斷流口水,可用濕紙巾輕輕擦拭,勿用力,並於接觸病童前後勤洗手。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預防心血管的傷害,如胸痛、呼吸困難、異常呼吸音。
  • 維持皮膚的完整性,當出現紅斑或皮疹時,應避免進一步的感染。
  • 發燒監測,注意體液攝取及衣物、被蓋調整。
  • 維持適當營養與體液的供應,預防脫水。
  • 口腔黏膜改變會有疼痛和食慾減退的現象,可給予口腔護理。
  • 減低焦慮和害怕,應定期追蹤病童健康狀態,定期回診評估心血管之病變防範。

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 依照醫師指示服用阿斯匹林(Aspirin),以抗發炎及抗凝血。
  • 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應定期追蹤,預防其他合併症發生。

如有下列情況,立即就醫:

  • 服用阿斯匹林(Aspirin)期間,應避免感染水痘及流行性感冒,如有應立即停止服用Aspirin並盡快就醫。
  • 發生合併症:嘔吐、臉色蒼白、呼吸急促、躁動、抽搐、意識變差等。

小兒水痘居家注意事項

簡介:

水痘為一高傳染性疾病,主要經由呼吸道飛沫傳染,也可經由直接接觸水痘或帶狀皰疹的病灶(尤其是水疱液)而傳染,感染後的免疫力持續終身。水痘好發於冬春季,感染的症狀為發燒、冷顫、肌肉痛或關節痛,皮疹開始時常在臉部或軀幹出現紅色的小斑點,再長向全身,出疹前1至2天至患部全部結痂(約出疹後5天)傳染力最高。

住院期間照護注意事項:

  • 小兒發燒照護注意事項:
    • 當體溫高於腋溫>37.5℃或肛溫、額溫、顳溫>38℃時,稱為發燒。
    • 發生寒顫時,應給予保暖或調高室溫,暫勿使用冰(水)枕。
    • 發燒且四肢溫熱時,可給予溫水拭浴或擦澡(水溫26~32度)。
    • 流汗時,應減少衣服、被蓋,並將汗液擦乾,且多喝開水。
    • 依醫囑體溫達38.5℃以上,開始服用退燒藥物,每次服用需間隔四至六小時,若病童有熱痙攣病史,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藥或塞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痙。
    • 服用退燒藥約30分鐘後才會開始發揮藥效,請每30~60分鐘測量體溫,直到恢復正常。
  • 靜脈注射及輸液幫浦使用注意事項:
    • 隨時觀察注射部位肢體之末梢循環(正常是溫暖呈粉紅色),並保持注射部位乾燥。
    • 靜脈注射期間病童勿站立於床上或高處,避免血液回流阻塞,若管路內血液有回流情況,請先將注射部位放低。
    • 移除靜脈注射後,應以棉球加壓1~3分鐘,直到無出血情形,才可將棉球移除。
    • 不可自行調整點滴速率或輸液幫浦之按鈕。
    • 輸液幫浦請持續蓄電,外出回病房後,請插電。
    • 發現注射部位疼痛、發紅、腫脹、潮濕情形,靜脈注射移除之針孔或周圍皮膚有發紅腫痛,或輸液幫浦警報聲響時,或病童需更衣及沐浴後請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接觸水痘水疱液的衣服、被褥、毛巾、敷料、玩具、食具,應分別清洗,且不與他人共用。
  • 穿著乾淨的寬鬆衣服,維持身體的清潔乾爽,適量的冷氣可減輕搔癢感。
  • 不要擠出水痘,易導致感染且易留下疤痕。
  • 維持雙手的清潔,剪短指甲。睡前戴棉質手套或襪子,以免抓傷皮膚,造成細菌感染,留下疤痕。
  • 感染水痘時,避免進出公共場所,及接觸孕婦及不曾感染過水痘的嬰幼兒。
  • 出生滿12個月以上之幼兒,可接種水痘疫苗。
  • 皮膚搔癢時,可使用皮膚乳液sinbaby(金貝比);依醫師指示服用退燒藥(如:普拿疼),勿用阿斯匹林的退燒劑(Aspirin,易增加併發雷氏症候群的危險性)。

如有下列情況,立即就醫:

  • 連續嘔吐不止、行走困難、步態不穩、重度咳嗽、呼吸困難、胸痛、嚴重腹痛或高燒超過攝氏39℃、意識不清、躁動、嗜睡、昏迷、脖子僵硬、背痛。
  • 在出疹的皮膚附近出現紅腫熱痛、流膿等傷口感染徵象或出疹後7天仍在皮膚上出現新的水疱疹。

小兒泌尿道感染居家注意事項

簡介:

泌尿道感染是指泌尿系統(包含腎臟、輸尿管、膀胱或尿道)有感染、發炎的情形,其症狀常為發燒、腹痛、嘔吐、解尿疼痛、灼熱感、頻尿及尿急、尿液惡臭、兩側腰痛或背部疼痛,甚至小便有血的現象,若未即時處理,嚴重時甚至會引起敗血症、抽搐或腎臟、膀胱受損情形。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及兒童常見的疾病,2歲以下不明原因發燒的病童中,泌尿道感染其發生率:女童約為3~5%,男孩約為1%。

住院期間照護注意事項:

  • 小兒發燒照護注意事項:
    • 當體溫高於腋溫>37.5℃或肛溫、額溫、顳溫>38℃時,稱為發燒。
    • 發生寒顫時,應給予保暖或調高室溫,暫勿使用冰(水)枕。
    • 發燒且四肢溫熱時,可給予溫水拭浴或擦澡(水溫26~32度)。
    • 流汗時,應減少衣服、被蓋,並將汗液擦乾,且多喝開水。
    • 依醫囑體溫達38.5℃以上,開始服用退燒藥物,每次服用需間隔四至六小時,若病童有熱痙攣病史,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藥或塞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痙。
    • 服用退燒藥約30分鐘後才會開始發揮藥效,請每30-60分鐘測量體溫,直到恢復正常。
  • 靜脈注射及輸液幫浦使用注意事項:
    • 隨時觀察注射部位肢體之末梢循環(正常是溫暖呈粉紅色),並保持注射部位乾燥。
    • 靜脈注射期間病童勿站立於床上或高處,避免血液回流阻塞,若管路內血液有回流情況,請先將注射部位放低。
    • 移除靜脈注射後,應以棉球加壓1-3分鐘,直到無出血情形,才可將棉球移除。
    • 不可自行調整點滴速率或輸液幫浦之按鈕。
    • 輸液幫浦請持續蓄電,外出回病房後,請插電。
    • 發現注射部位疼痛、發紅、腫脹、潮濕情形,靜脈注射移除之針孔或周圍皮膚有發紅腫痛,或輸液幫浦警報聲響時或病童需更衣及沐浴後請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避免將尿布包太緊,並至少每2小時檢視或更換尿布,因為留置於尿布的尿液、糞便容易孳長細菌,提高泌尿道感染的危險性。
  • 較大幼兒須選擇棉質內褲,避免潮濕,減少細菌滋生。
  • 鼓勵多喝水,建議飲用蔓越莓汁或柑橘類果汁、柳丁、草莓、葡萄柚、芭樂等。
  • 避免憋尿,如遊戲時提醒幼兒上廁所,並給予足夠的時間,教導解尿時應儘量解乾淨。
  • 正確的清潔與照護:
    • 女童清潔會陰部時:應由尿道口往肛門(由前往後),不可來回擦拭。
    • 男童外生殖器清潔:沐浴時,可將包皮輕輕往下推,清洗龜頭處。
    • 採淋浴,避免盆浴。

如有下列情況,立即就醫:

  • 體溫超過38℃,食慾差(厭食)、活動力變差。
  • 排尿時費力或尖聲哭叫、尿量變少或有惡臭味。
  • 尿布上出現膿樣分泌物。

小兒腸病毒居家注意事項

簡介:

  • 腸病毒通常好發於夏季與初秋,以5~6月及9~10月為兩個主要的流行高峰。
  • 腸病毒是經由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飛沫及皮膚上潰瘍的水疱等途徑而傳染,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感染者或吃進被含有病毒所污染的食物所導致。
  • 腸病毒最主要引起的症狀多為發燒、口腔潰瘍、皮疹等併發症,其中很多是沒有症狀的。其它症狀: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肌躍式抽搐、意識障礙等。手足口病病人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口腔也會有潰瘍現象。
  • 由於腸病毒類別很多,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其治療大多採支持性療法如給予點滴、退燒劑、免疫球蛋白等,多數病人約在一週內可恢復。

住院期間照護注意事項:

  • 小兒發燒照護注意事項:
    • 當體溫高於腋溫>37.5℃或肛溫、額溫、顳溫>38℃時,稱為發燒。
    • 發生寒顫時,應給予保暖或調高室溫,暫勿使用冰(水)枕。
    • 發燒且四肢溫熱時,可給予溫水拭浴或擦澡(水溫26~32度)。
    • 流汗時,應減少衣服、被蓋,並將汗液擦乾,且多喝開水。
    • 依醫囑體溫達38.5℃以上,開始服用退燒藥物,每次服用需間隔四至六小時,若病童有熱痙攣病史,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藥或塞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痙。
    • 服用退燒藥約30分鐘後才會開始發揮藥效,請每30-60分鐘測量體溫,直到恢復正常。
  • 靜脈注射及輸液幫浦使用注意事項:
    • 隨時觀察注射部位肢體之末梢循環(正常是溫暖呈粉紅色),並保持注射部位乾燥。
    • 靜脈注射期間病童勿站立於床上或高處,避免血液回流阻塞,若管路內血液有回流情況,請先將注射部位放低。
    • 移除靜脈注射後,應以棉球加壓1~3分鐘,直到無出血情形,才可將棉球移除。
    • 不可自行調整點滴速率或輸液幫浦之按鈕。
    • 輸液幫浦請持續蓄電,外出回病房後,請插電。
    • 發現注射部位疼痛、發紅、腫脹、潮濕情形,靜脈注射移除之針孔或周圍皮膚有發紅腫痛、輸液幫浦警報聲響時、病童需更衣及沐浴後請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口腔潰瘍照護注意事項:

  • 隨時觀察口腔黏膜變化。
  • 進食後、睡前,以軟毛牙刷或以前端包紗布之壓舌板,沾生理食鹽水或煮沸後溫或涼的水,執行口腔清潔,有助於肉牙組織的生成,改善牙齦炎及口臭。
  • 以漱口杯漱口或喝水避免使用吸管吸吮而增加口腔疼痛。
  • 提供冰涼飲食,如冰淇淋、涼牛奶、優酪乳、涼水、布丁或果凍等,對黏膜會有局部麻痺作用,以利吞食。
  • 嘴唇乾燥可給予護唇膏或凡士林擦拭,保持溼潤。
  • 採少量多餐,勿強迫進食。
  • 若不斷流口水,可用濕紙巾輕輕擦拭,勿用力,並於接觸病童前後勤洗手。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確實執行『濕、搓20秒、沖、捧、擦』五招式,洗手時機為『上廁所後、吃東西前、看病前後、與幼童玩耍前、擤鼻涕後』。
  • 幼童(尤其是三歲以下幼兒)易併發嚴重症狀,因此對於幼童之照顧者或接觸者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將病毒傳染給幼童。
  • 讓病童隔離或避免與家中的其他孩童有親密的接觸,以減少被感染的機會。
  • 均衡飲食、運動及充足睡眠,增強個人的免疫力。

如有下列情況,立即就醫:

  • 發燒不退、活動力降低、意識不清、嗜睡、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持續嘔吐情形發生,則須立即就醫。

居家消毒方式:

  • 醛類、鹵素類消毒劑(如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故可在洗滌衣物時加入漂白水使用。
  • 泡製消毒水方法:取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6%~7%)1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15~20cc)加入5公升的自來水中(大寶特瓶每瓶容量1,250cc,4瓶即等於5公升),攪拌均勻即可。
  •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或將內衣褲浸泡熱水,都可減少腸病毒傳播。
  • 紫外線可降低病毒活性,清洗完畢的物體可移至戶外,接受陽光照射。

小兒蜂窩性組織炎居家注意事項

簡介:

  • 蜂窩組織炎是皮膚的真皮及皮下脂肪層,被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它可能直接發生在傷口的部位,也有可能會出現在傷口的鄰近皮膚上,好發在臉部與腿部。
  • 蜂窩組織炎患部出現紅、腫、熱、痛是最明顯的發炎症狀,及局部會出現有化膿反應、水腫、紅斑、灼熱感及壓痛,也會有發燒、畏寒、全身倦怠、頭痛或關節痛等,嚴重者會引發敗血症而死亡。

住院期間照護注意事項:

  • 小兒發燒照護注意事項:
    • 當體溫高於腋溫>37.5℃或肛溫、額溫、顳溫>38℃時,稱為發燒。
    • 發生寒顫時,應給予保暖或調高室溫,暫勿使用冰(水)枕。
    • 發燒且四肢溫熱時,可給予溫水拭浴或擦澡(水溫26~32度)。
    • 流汗時,應減少衣服、被蓋,並將汗液擦乾,且多喝開水。
    • 依醫囑體溫達38.5℃以上,開始服用退燒藥物,每次服用需間隔四至六小時,若病童有熱痙攣病史,宜提早使用口服退燒藥或塞劑,避免因高燒引起抽痙。
    • 服用退燒藥約30分鐘後才會開始發揮藥效,請每30~60分鐘測量體溫,直到恢復正常。
  • 靜脈注射及輸液幫浦使用注意事項:
    • 隨時觀察注射部位肢體之末梢循環(正常是溫暖呈粉紅色),並保持注射部位乾燥。
    • 靜脈注射期間病童勿站立於床上或高處,避免血液回流阻塞,若管路內血液有回流
      情況,請先將注射部位放低。
    • 移除靜脈注射後,應以棉球加壓1~3分鐘,直到無出血情形,才可將棉球移除。
    • 不可自行調整點滴速率或輸液幫浦之按鈕。
    • 輸液幫浦請持續蓄電,外出回病房後,請插電。
    • 發現注射部位疼痛、發紅、腫脹、潮濕情形,靜脈注射移除之針孔或周圍皮膚有發紅腫痛,或輸液幫浦警報聲響時或病童需更衣及沐浴後請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

日常生活注意事項:

  • 傷口照護:
    • 接觸嬰幼兒前後必須洗手,避免感染。
    • 蜂窩組織炎的患肢須休息和抬高,可減輕腫脹。
    • 傷口消毒方式:由內往外環形擦拭,擦拭優碘(不含酒精)後需乾燥(約30秒),才具消毒作用。
    • 傷口消毒次序:先以無菌棉棒沾無菌生理食鹽水清洗傷口→無菌棉棒沾無菌優碘消毒傷口→無菌棉棒沾無菌生理食鹽水將優碘擦淨→無菌紗布覆蓋。
    • 觀察患部分泌物性質、傷口癒合情形及周圍皮膚發紅、腫脹、溫度變化。
    • 依醫師指示局部冰敷,可以控制炎症的擴大並減輕疼痛。
  • 身體清潔與照護:
    • 暫以擦澡的方式清潔身體,避免弄濕傷口。
    • 平時注意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破損;有傷口時,不要任意搔抓,以免感染。
    • 不論多微小的傷口,都需注意是否有傷口感染現象發生。
  • 飲食注意事項:攝取高蛋白飲食,增加抵抗力,以促進傷口癒合。

如有下列情況,立即就醫:

  • 發燒或患部傷口紅腫擴大、膿性分泌物增加時,應立即就醫。

兒童熱痙攣的注意事項

熱痙攣發生原因:

小兒發燒的同時,全身或局部的肢體產生抽搐現象,且常伴隨暫時性失去知覺,謂之熱痙攣。通常發生在剛發燒的廿四小時內、大多只發作一次、數分鐘就會停止、短時間內會醒過來、且接著無任何麻痺或神智不清現象,所幸五歲以後就少有熱痙攣之發生。

有熱痙攣時如何處理?

由於單純性的突發熱痙攣罕有立即的危險,亦無神經上的後遺症,所以要保持冷靜,先將病兒平躺於安全不會滑下的床上或地面,測量體溫並以肛門栓劑先退燒、有嘔吐要將頭轉向側面並將嘔吐物排乾淨、保持氣道暢通、若無明顯咬傷舌頭,不需置入任何物體於口腔中來防止舌頭咬傷,因置入物可能導致兒童窒息或引發嘔吐。注意呼吸及心跳是否正常,如抽搐在數分鐘後仍持續,必須立即送醫。對已醒過來的病兒,必須密切觀察有無意識不清、嘔吐不止、劇烈頭痛、頸部僵硬疼痛、持續高燒不退、手腳有麻痺跡象。

兒童急性腸胃炎注意事項

  • 急性期應減少或暫停進食,禁食期間口渴可沾水潤唇。
  • 無持續腹瀉可暫停止瀉劑。
  • 避免脫水,注意水與電解質補充,可飲用加水稀釋對半的運動飲料。
  • 盡量不要喝牛奶及豆類製品、油膩食物、刺激性食物。
  • 症狀改善後可嘗試給予白開水,若無不適可逐漸予少量清淡飲食(如:稀飯、米湯、白土司、果汁)。
  • 若嘔吐的情形再發生,則須休息幾小時後再進食。
  • 預防方法:勤加洗手、注意烹飪環境、重視飲食衛生。
  • 輕微腹瀉可以在家繼續休養,若持續嘔吐、持續水瀉、脫水休克、持續腹痛、嬰兒持續哭鬧不安、疼痛部位轉移至右下腹、食慾不振,或意識不清、嗜睡、活動差、或幾乎無法進食等情形,請儘速返診。

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事項

  • 常合併間歇性發燒持續3-5天,此為正常過程,請按醫囑服藥,應多喝溫開水;若體溫超過38℃且無畏寒時可使用冰水枕,體溫超過38.5℃可使用退燒藥。
  • 咳嗽厲害時可多喝溫開水,避免冰、甜飲料及柑橘水果;外出時可戴口罩,以避免冷空氣刺激。
  • 須充分休息,多攝取蔬菜水果。
  • 發燒時請保持鎮靜,注意孩童精神活力,必要時可電話詢問是否需要掛急診就醫;並且定期門診追蹤。
  • 若持續高燒數天、精神活動力差、多量黃痰、意識嗜睡、無法進食等情形,請儘速返診。

兒童口腔潰瘍注意事項

口腔潰瘍會發生在各年齡層,造成口腔潰瘍的原因包括:口腔局部外傷、復發性口腔炎、皰疹性口腔炎、水痘、手足口病(腸病毒)、細菌、黴菌、腸胃疾病、自體免疫疾病等。口腔潰瘍容易復發,通常5-10天會自癒,不會留疤痕。

口腔潰瘍照護注意事項:

  • 每天觀察口腔黏膜變化,檢查潰瘍有無擴大。
  • 保持口腔清潔:每天進食後、睡前,以軟毛牙刷或以壓舌板前端包 紗布,沾生理食鹽水或煮沸過的水,執行口腔清潔,有助於肉芽組織 的生成,改善牙齦炎及口臭。
  • 以漱口杯漱口或喝水,避免用吸管吸吮而增加口腔疼痛。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酸、甜、苦、辣、熱易造成不適。
  • 提供冰涼飲食,如:冰淇淋、涼牛奶、優酪乳、涼水、布丁或果凍等, 對黏膜會有局部麻痺作用,以利吞食。
  • 採少量多餐,勿強迫進食。
  • 嘴唇乾燥可給予護脣膏或凡士林擦拭,保持濕潤。
  • 若病童不斷流口水,可用濕紙巾輕輕擦拭,勿用力。
  • 接觸病童"前""後"勤洗手。

藥物使用注意事項:

  • 進食前30分鐘,可依醫師指示使用口腔消炎噴劑。
  • 協助口內藥膏塗抹潰瘍處及嘴唇周圍小紅疹,需輕輕敷上,不要揉搓,以減少刺激。

兒童咳嗽注意事項

  • 喉嚨癢時多含溫開水緩慢吞嚥,以避免咳嗽。
  • 避免吃冰、甜食或飲料,暫勿食柑橘類水果(橘子、柳丁、葡萄柚、檸檬)。
  • 避免冷空氣刺激,必要時帶口罩、圍巾:避免二手煙及灰塵刺激。
  • 按醫囑服藥,門診追蹤治療。如果有高燒、咳嗽等、有或無腹瀉,且有特別出國旅行史,或症狀就醫後仍無法有效緩解或持續惡化情形,請再儘速就醫。
  • 持續高燒、呼吸困難、多量黃痰、嚴重乾咳、咳血、發紺等情形,請儘速就醫。
  • 咳嗽期間,應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奇美醫院急診
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901號

  •  06-281-2811 #57160-4
  •  轉診專線 06-281-6789
  •  cmh7900@mail.chimei.org.tw
柳營奇美醫院急診
台南市柳營區太康里太康201號

  •  06-622-6999 #77184-5
  •  轉診專線 06-622-5003
  •  clh7900@mail.chimei.org.tw
佳里奇美醫院急診
台南市佳里區佳興里佳里興606號

  •  06-726-3333 #37160
  •  轉診專線 06-7263333#37160-1
  •  cch7900@mail.chime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