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傷口處理,需要經歷漫長時間。關於傷口治療,遠在西元2200年前,人們就已經知道,處理傷口的三大步驟,「清洗傷口,覆蓋傷口,包紮傷口」。那時候的人,用泥巴或是石灰或是草藥來覆蓋傷口,提供保護,吸附滲液;也會用油來當敷料,細菌很難在油裡生長,把布料浸潤在油裡之後再用來包紮傷口,也可以防止這些敷料跟傷口的沾粘。 

   古美索不達米亞人用啤酒來治療傷口。有記載,那時候的人會用啤酒、麵粉、牛奶還有一些藥草,攪拌之後敷在傷口。埃及人則用蜂蜜與麻布治療傷口,此外,也會用綠色的顏料去塗抹傷口,這些綠色的顏料其實含有銅離子,可以殺菌。而希臘人強調,「傷口清潔」的重要,他們用大量煮沸過的水沖洗傷口,同時,用醋跟酒來清洗傷口。

  經歷了這些時代,直到18世紀,外科手術,才加入治療傷口的行列;到了19世紀,抗生素發現,對於,傷口感染的治療才突飛猛進。到20世紀,各種傷口治療的理論與設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改變我們對於傷口處理的方式,負壓換藥裝置改變我們對於傷口處置的習慣,高壓氧的治療,幫忙處理了一些以往無法治療的傷口。到了今日,美國有超過1000個的傷口照護中心,在處理各式各樣的傷口問題。

   然而,傷口的問題,幾千年來,似乎沒有減少過,隨著醫療的進步,人的壽命延長,似乎,傷口的問題卻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