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計劃

整形外科實習醫師訓練

 教學計劃 下載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1-Wounds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2-Grafts-and-Flaps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3--Skin-and-Subcutaneous-Lesions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4--Head-and-Neck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5-Trunk-and-External-Genitalia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6-Upper-Extremity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7-Lower-Extremity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8-Thermal-Injuries
教學訓練計劃書 Chapter-9-Aesthetic-Surgery  

整形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

Chi Mei Medical Center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書 

 2014年3月制定 

2019年5月修訂 

總 則

    住院醫師訓練是培養新的執業醫師以確保全民健康福址,2012年衛福部開始計畫成立「住院醫師計畫認定委員會」(Residency Review Committee, RRC),以統籌台灣23個部定專科醫師的訓練。首要之務即是改善及進階所有學科訓練準則,以ACGME六大核心為主幹,強調教學品質與成效。觀察重點包括遵循專科訓練準則、訓練品質、機構內的支持、教師的投入與住院醫師逐年成長進步以及訓練成效。最終目的是能產生住院醫師的Proficiency,就是說訓練完之後能獨當一面的執業,並成為民眾可信賴的醫師。

    一位住院醫師的養成,能力導向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住院醫師不只是一位正在學習某專科的學生,他也是醫學生的老師,所以在醫學教育中扮演著雙重角色。此外,住院醫師也提供醫院服務的功能,所以如何在學習及服務二者取得平衡,在臨床服務中,督導(supervision)是必要的。

  本院住院醫師訓練是讓受訓者養成正確的醫療專業態度,經由實際上與病人的接觸,來對病人的身體及心理的苦痛、情緒反應、生病後社會經濟層面的影響、病患家屬的心理感受,做深入的體驗,並培養醫師的專業態度及品格特徵。醫學專業態度的發展及品格特徵的培養主要是要靠自己的歷練與省思,在習以為常的師生互動以及與病患、病患家屬的接觸之中,培養出對於重要價值的領悟與執著,發展出做為優秀醫師的品格。並於上述系列課程中,加入「全人照護教育訓練查檢表」(如下表),俾益住院醫師於透過此教學過程了解全人照護之精神以達訓練目的。

  

【全人照護分類查檢表】

   Ο1

  Ο生理:疾病之診斷與治療(含各醫事職類之專科教育)

   Ο2

  Ο心理:醫學人文、醫病關懷、醫病溝通

  Ο靈性:宗教信仰、心靈關懷

  Ο社會:經濟支持(社服部)、轉介服務、出院準備

   Ο3

  Ο健康促進、疾病預防:健康促進、疾病防治、病友團隊活動

  Ο長照:居家照護、社區長照、急性後期整合照護

  Ο安寧:安寧議題、病人自主、預立醫療決定、DNR

   Ο4

  Ο醫品:醫療品質

  Ο病安:病人安全

 

總 則. 

1.訓練計畫名稱. 

2.宗旨與目標. 

3.主訓練醫院及合作訓練醫院的角色. 

4.住院醫師訓練政策.

5.師資資格及責任.

6.訓練計畫、課程及執行方式. 

7.學術活動:. 

8.教學資源.

9.評估.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書

  1. 訓練計畫名稱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

  1. 宗旨與目標

2.1訓練宗旨與目標

  1. 訓練之宗旨及目標在培養具備專業知識、臨床技能及全人照護能力(含六大核心能力)之全方位醫師。本科皆依學會規定對不同層級住院醫師規劃不同之訓練課程,並於學習歷程手冊中記錄學習狀況。
  2. 本科將六大核心能力包括病人照護、醫學知識、從工作中學習及成長、人際及溝通技能、專業素養、制度下之臨床工作等項目導入各討論會,包括整形外科晨會、聯合討論會、14天入院討論會、併發症及死亡病例討論會、實證醫學期刊討論會、醫學倫理與法律討論會等相關教學會議,由臨床教師帶領,受訓學員輪流擔任報告者。併發及死亡病例討論會亦以healthcare matrix方式討論,而聯合討論會除次專科醫師外,也邀請主護或護理長參加,了解照護上的問題,醫學倫理與法律討論會則邀請社工師為主,必要時請法律顧問參加討論。
  3. 全人醫療訓練亦含社區醫學相關訓練、全人醫療、病人安全、醫療品質、醫病溝通、醫學倫理、醫事法規、感染管制、實證醫學及病歷寫作等,並確實記錄相關課程上課心得及學習歷程於學習護照中,且依學習心得對如何增進學習成效提出建議,以供課程規劃參考及改進。
  4. 每半年皆會舉辦教學檢討會議,針對學生、教師或是計畫主持人提出的問題討論與改進,呼應六大核心能力的訓練目標。
  5. 在訓練過程,有學生對教師,教師對學生,學生對計畫主持人,計畫主持人對學生的討論多方面評量,並落實臨床教師與學生的會談。

2.2訓練計畫執行架構

  1. 全院之教學訓練執行架構如下:醫教會為監督單位,下有各教學單位如:教師培育中心、教學中心、臨床技能中心、員工教育訓練組等),於教學中心下設有全院性住院醫師訓練組,有專責負責人統籌及教學中心助理協助住院醫師訓練工作之推行,另各科委派住院醫師教學負責人及行政助理協助相關業務,以落實執行日常教學活動,組織健全完善,職掌清楚,權責明確,分層負責。
  2. 院內各類溝通機制及成效:

    (一) 院方機制:

  1. 住院醫師訓練組定期與各部科教學負責人召開會議,落實了解各類教學計劃執行進度、評估成效及追蹤改善措施等。
  2. 教師對訂定訓練課程之建議有管道可以反應,可透過:每月召開之科部內之教學檢討會議、向醫學教育委員會反應、教學平台意見信箱、CFD及教學中心聯席會議、教師輔導記錄等管道反應。本院要求各科定期檢討訓練課程,教師亦應適當參與,各科有會議記錄備查。
  3. 於院內網站教學平台系統設立「留言版」提供溝通管道,且有專人處理並適時給予回饋。
  4. 每月透過各類教學滿意度評估調查與受訓學員建立溝通管道,包括:「教師教學滿意度評估調查表」、「受訓醫師學習熱忱全位評估表」、「課程滿意度調查 表」等,醫教會定期查核追蹤,以搜尋教學相關問題,供檢討改善參考。現以上表單皆以全面電子化,於每個月底上網填寫。

  (二) 科部機制:

本科由孫宗伯醫師擔任計畫主持人,負責統籌住院醫師訓練計畫,葉敬淳醫師為教學負責人,作為銜接大綱與臨床教學,其餘主治醫師皆具本院臨床教師資格,於帶領住院醫師期間,適當安排從事教學訓練工作與其他工作(如臨床照護)之比重,以維持教學品質。每一住院醫師皆有輔導老師,每月1次會談,於學術、日常生活及未來生涯規劃給予適時、適當之幫助,由臨床教師帶領住院醫師參與各項教學活動及臨床技巧,住院醫師所提之問題皆得到回應並妥善解決。計畫主持人與住院醫師或教學負責人定期會談,協助解決教學上的問題。

3.主訓練醫院及合作訓練醫院的角色

    前無聯合訓練醫院。

4.住院醫師訓練政策

4.1住院醫師接受督導

  1. 住院醫師訓練過程中的臨床作業包含病人照護、操作技能及手術技巧,均有指導醫師督導,訓練計畫主持人主持並維持訓練政策之執行,並隨時與指導醫師溝通,以達完整教學目標。科內亦訂有住院醫師臨床作業指引課程,每年度予以討論並視需要修正。
  2. 住院醫師之工時(約80小時/週)及照護床數(5-15床)安排符合現行規,其照護病患之品質,由臨床教師、計畫主持人及科主任共同監督。
  3. 科內規定每日主治醫師巡房時,針對住院醫師書寫之住院病歷和病程病歷予以修改,並於24小時內簽章確認完成,也於每週安排病歷審查,由主任抽查複審病歷書寫,以確保住院醫師病歷寫作品質,並留有紀錄。
  4. 計畫主持人於教學檢討會議上,利用本院視聽中心製作之影音教材示範全人照護細則及六大核心能力的建立。亦不定時檢視本科手術週報表,以確認臨床教師及住院醫師於手術教學暨學習的進程,若有不足則於教學檢討會議上提出,並給予改善方案。
  5. 每位住院醫師均有專責臨床導師負責,每月一次會談並留有督導記錄,給予工作上之督導與生活上協助,每半年召開科內教學檢討會議,人員可適時提出問題進行溝通。

4.2值班時間及工作環境

  1. 本科住院醫師值班數每月上限R1為8班,之後依年資遞減,並落實值班隔日PM off制度,亦有良好的專師或住院醫師支援體制,限制每週平均工時低於88小時,。
  2. 本院提供住院醫師專屬之辦公室,並附固定桌椅及置物櫃以利平日學習,平均白天照顧病人的病床數為2~15人。於夜間則提供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學生值班所需之值班室各一間,於空檔時候可以休息。
  3. 本院設有醫學圖書館,於第三醫療大樓1樓,佔地約400平方公尺(約120坪),提供30台可上網查詢檢索電腦,閱覽席位共90席,全館可WiFi無線上網,員工可自由使用各項資源,醫療資訊室網路設置有電子資源管理系統— 含資料庫、電子期刊、電子書等,可供醫師查詢資料之用。
  4. 生物安全性,本院訂有完善的員工感染控制教育訓練計畫規定,安排全院性感染管制教育訓練課程,規定全體醫師皆需參與,每人每年至少4小時之感染管制及傳染病教育訓練。並嚴格執行接觸病人前與接觸病人後洗手措施,並配戴口罩,確實執行病人安全、傷口照護與感染防制的各項措施。亦於院內網路設置員工意外事件報告通報專區— 對針扎、疑生物病源感染、割刺剪傷,依“針扎事件意外流程”可迅速處理意外,減少罹病風險。
  5. 住院醫師如有疑問或需要申訴,可第一時間向主治醫師反映,亦可向總醫師及科主任報告,並由總醫師進行第一線的處理。另設有導生制度,導師為主治醫師,學生為住院醫師。學生可隨時向導師反應各項工作、日常生活狀況,尋求解決之道。若仍有疑慮,亦可透過醫院員工申訴管道—員工申訴暨性騷擾申訴專區,交由院方直接調查與處理。
  6. 每季院方舉辦住院醫師座談會,由院方層級主持,教師培育發展中心主任,醫學教育委員會主席,外科部主任出席,由住院醫師反應學習環境的問題,一同討論解決。

4.3責任分層及漸進

  1. 每位住院醫師皆在上述架構下(103.9.1制定並於8、6、106.5修正)進行該層級應有的訓練,臨床照護病人數為5~15人,參與查房、手術與換藥,亦有教學門診及邱浩遠教授門診可以訓練一線診斷,並負責admission note, progress note, operation note, transfer note, acceptance note, weekly summmary and discharge note的書寫。每週二的科內會議,針對特殊案例由該團隊住院醫師負責報告且和科內成員討論。住院醫師亦於週一與週四報告讀書及期刊心得,除知識分享外,亦提供臨床教師以報告內容評估住院醫師的知識水平。
  2. 另院方規定,住院醫師每日下班前必須由系統進行交班(16:00後可開始交班),並且配合衛生福利部住院醫師工時回報系統閒時紀錄上下班狀況,確定住院醫師工時。
  3. 除病房和手術室工作外,本科住院醫師亦負責第一線急診會診,並直接向當天值班主治醫師報告,達到多面向學習。
  4. 本院規定實見習醫學生皆須分配在有住院醫師的診療團隊中,住院醫師有責任對學生進行臨床教學,學生對於住院醫師教學能力以及住院醫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亦有雙方向的評量。住院醫師也需每天評核且訂正檢討實習醫學生所書寫之病歷,而主治醫師於24小時內複查並修正病歷紀錄。總醫師對於該梯實見習醫學生有總醫師教學課程,針對整形外科的基本觀念、疾病、手術範疇給於應有的教學,並留有教學紀錄。

5.師資資格及責任

5.1主持人資格

  1. 本科住院醫師之教學訓練計畫主持人為孫宗伯主任,具備部定副教授資格及整形外科專科醫師年資20年以上,並於本院擔任專任主治醫師6年以上,教學經驗豐富。
  2. 主持人以及指導醫師負責整形外科住院醫師的行政及教育責任,包括負責住院醫師遴選、教育、監督、商議、評估及升級等,並且對這些活動留有紀錄。

5.1.2主持人責任

  1. 本科住院醫師之教育目標,包括困難傷口照護、燒燙傷處置、手外科、創傷重建、腫瘤之切除及重建、顯微手術、先天性畸形之矯正、外傷學、美容手術,且制定住院醫師在每一年進展的標準,並定期評估訓練成果。
  2. 依外科部一般規定及全體外科主治醫師及科主任,基於平時之學習態度特別是與 其他醫護人員之合作溝通協調能力、工作表現尤其是臨床表現適當性、病歷完成 速度及品質、專業知識及手術之數量與質量,加以考核。
  3. 制定並督導住院醫師對病人照顧分層負責之原則;各級住院醫師,於總醫師及主 治醫師之指導下,從事住院病人之診斷與治療,並以助教身分參與實習醫學生之教學工作;若有任何疑問或無法解決之問題時,應立即向上級醫師反應,尋求解決,值班時亦然。科內或病房之教學活動,如晨會或迴診均應參加。
  4. 本科以六大核心能力訓練課程為基礎,制定住院醫師的知識、技能及態度等表現之評估制度。
  5. 本科對於住院醫師因情緒及精神上之壓力,或藥物、酒精成癮對工作執行及學習程序上若有負面影響,主持人將適時提供輔導,並協助住院醫師面對問題。主持人也檢視每月份之導生會談紀錄,並且每半年與住院醫師直接會談。
  6. 本科若有住院醫師訓練(包括主持人人選更換、重大指導醫師變更、主訓練醫院以及合作訓練醫院的合約變動)資料異動時,將向RRC提供書面報告。

5.2.1教師資格

  1. 目前專任師資為7人:
    1. 黃國峯主任,整專醫字第272號,專科醫師年資22年,本院年資22年
    2. 邱浩遠顧問,整專醫字第005號,專科醫師年資40年,本院年資7年
    3. 孫宗伯醫師,整專醫字第236號,專科醫師年資24年,本院年資8年
    4. 林聿山醫師,整專醫字第231號,專科醫師年資22年,本院年資22年
    5. 葉敬淳醫師,整專醫字第526號,專科醫師年資12年,本院年資12年
    6. 林祐丞醫師,整專醫字第668號,專科醫師年資6年,本院年資6年
    7. 許翰平醫師,整專醫字第785號,專科醫師年資1年,本院年資1年
  2. 現今教師教職有教授一名、副教授一名、講師一名:
    1. 邱浩遠 顧問醫師,教授,教字第08288
    2. 孫宗伯 醫師,副教授,副字第040249
    3. 黃國峯 科主任,講師,講字第082653
  3. 每位專任師資皆須接受臨床教師培育中心安排之課程(CFD),並定期檢討及延續臨床教師資格,
  4. 以確保臨床教學多面性及品質。
  5. 每位專任主治醫師每週門診2-3次,每位平均照護病床數為5-10床。其中5%主治醫師具次專科資格後連續於本院服務超過5年。

5.2.2 & 5.2.3責任

  1. 本院整形外科符合評鑑所訂之教師責任。主治醫師具備臨床教學的能力,經由手術教學、門診教學、手術訓練班(顯微、內視鏡、達文西…等)、實驗室教學,來強化住院醫師之專科訓練為目標。本科主治醫師在臨床治療方面,除了具備優良的醫術,且對於病人具有合乎醫療倫理之觀念與作為,以做為住院醫師之表率;並遵守終身學習為原則,不斷自我進修。科內定期舉行教學檢討會,由主治醫師們共同研商並適時檢討教學目標、執行成效及教學效果。教師也確實執行住院醫師學習訓練及依時程進行考核評估。而計劃主持人及導師定時針對考核狀況給予住院醫師學習方向及協助。
  2. 本院有主治醫師出國訓練計畫,本科近五年有主治醫師出國進修並於歸國後貢獻所學。
    • 葉敬淳醫師:日本東京杏林大學醫學部附設醫院,研習問題傷口治療與美容手術。
    • 劉澄 醫師:中國北京口腔醫院臨床進修。
  3. 本科院積極參與外科醫學會、整形外科醫學會的會議,由主治醫師帶領住院醫師發表會議論文或海報,近年更與學會參與美國ASPS會議。
  4. 邱浩遠副院長現為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另計劃主持人孫宗伯醫師現為品質管理中心主任與病安暨醫品委員會副主席,對於科內訓練規範與執行成效有積極的作為。
  5. 本科更有多名主治醫師有IRB認證。

5.3其他人員

本院外科部編制助理1名,整形外科助理1名,負責科內之行政業務推動,並協助管理專科資料及住院醫師訓練相關之事務。

6.訓練計畫、課程及執行方式

6.1訓練項目: 訓練課程及訓練方式

  1. 根據住院醫師訓練課程地圖給予不同年資住院醫師相對應課程,也依手術難易度決定主刀住院醫師的職級,職級較高之住院醫師皆可為職級較低住院醫師之指導者,總醫師統籌分派且評估其餘住院醫師之能力。
  2. 除去臨床工作診療之機會進行經驗累積,還須自我進修,閱讀醫學雜誌,獲得新知外,並參加外科部每週例行教學會議,如臨床病例討論會、臨床病理討論會,住院醫師讀書會,主治醫師專題演講會,師資培育中心安排之CFD全院演講,獲取各種知識,其具體步驟如下:
  • 臨床病例討論會:於每週一上午07:30由科主任主持,本科全體人員參加,由住院醫師準備一病患之資料提出討論,從討論中吸收新知。
  • 在科內主任及主治醫師指導下定期負責外科部案例討論報告,並練習主持會議之能力。另有定期住院醫師全英文演說。
  • 住院醫師讀書報告於每週二上午07:30定時舉行。除聽取報告外,並應在報告後加入討論。
  • 在每月之死亡病例,併發症病例及外科部部務會議時,應準備本科之資料提出報告以從病人處理得失之意見中獲取經驗。
  • 在主治醫師及住院總醫師巡視病房時,應從上級醫師指示中獲取經驗,在每天住院醫師巡視時教導實習醫師及實習學生。
  • 在上級醫師指導下,於動物實驗室進行手套裂口縫合及大鼠顯微手術訓練,進而應用於臨床工作。
  • 住院醫師積極參與全院演講,CFD學分與晉升有關。
  • 為培育本院醫師臨床教師,以學習者為中心,並以全人醫療照護為目標,培訓具備美國ACGME所訂的六大核心能力教學技能及醫病相關能力之師資,特制定住院醫師臨床教師資格認證。臨床教師認證之核心課程共六類,計16小時。

        A:全人照護教育課程,≧1小時。

        B:臨床教學技巧及六大核心能力課程,≧1小時。

        C:表達能力及醫病溝通課程,≧1小時。

        D:教學技能及臨床能力評估回饋課程,≧1小時。

        E:醫學倫理及法律課程,≧1小時。

        F:臨床教學記錄,4小時。

6.2核心課程

  1. 基本概念:包含整形外科之醫學倫理與法律原則、六大核心能力、醫病溝通、病人安全、實證醫學應用與病歷寫作重點。
  2. 傷口與疤痕:傷口癒合及各種疤痕之生理機轉、病理變化、評估與治療原則、各類敷料之運用及傷口閉合之新技術(包括人工真皮移植與負壓輔助傷口癒合)、幹細胞與組織再生醫學之新觀念與應用、治療疤痕攣縮之手術技巧(包括Z-plasty、W-plasty、全皮層皮膚移植、組織擴張及皮瓣手術)。
  3. 燒燙傷治療:燒燙傷之生理與病理機轉、傷口評估、急慢性治療(含水分與電解質輸液治療、營養治療、重症照護、手術、復健、重建及高壓氧治療等)。
  4. 各類手術基礎訓練:包含無菌操作概念;各類傷口與肌腱縫合技巧與概念;顯微手術之血管、神經縫合概念與技術;解剖學概念與各類皮瓣之運用。
  5. 顱顏面外科手術:顏面骨骨折評估、治療與重建(包括上頷、下頷、眼窩重建);良性與惡性顏面及頭皮腫瘤之診斷與治療;顏面及頭皮缺損重建;顱顏先天畸形之診斷與治療(如:唇鼻顎裂)。
  6. 顯微手術訓練:運用各種游離組織轉移手術於頭頸部、外傷或慢性傷口等大範圍組織缺損之修補與功能重建;腦神經與周邊神經系統之生理、病理、修復與重建(如:顏面麻痺癱瘓重建、指神經損傷重建);日前亦引進ICG影像系統,並完成兩例淋巴靜脈吻合手術及兩例淋巴移植手術。
  7. 手外科訓練:各種手部創傷之評估、診斷與治療(包含斷指、斷肢重植);上肢重建(包括拇指重建、局部皮瓣或游離皮瓣手術);手部先天畸形的診斷與治療。
  8. 各類腫瘤治療及重建:包括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之診斷與治療。
  9. 美容手術:皮膚生理、照護與臉部及身體美學之基本概念;雷射、超音波與電波之基本原理及運用;各類填充物(如:玻尿酸、自體脂肪等)與注射藥劑(如:肉毒桿菌素)之成分、治療原則與注射技巧;各類美容手術之適應症、術前評估及說明、植入物之成分與使用原則、手術技巧訓練。本院通過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美容醫學品質認證。

6.3臨床訓練課程設計

  1. 本訓練計畫臨床訓練課程之設計由計畫主持人與科主任召集本科主治醫師,依據衛生福利部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計畫規定,如「整形外科訓練醫院醫療業務及服務量」、「整形外科住院醫師訓練基本要求手術數量」與「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共同制定。
  2. 計畫主持人(目前由孫宗伯醫師擔任)負責督導整體訓練計劃構建,並權責教學負責人葉敬淳醫師統合各臨床教師落實執行,計畫主持人並負責教師及住院醫師之考核。
  3. 本訓練計畫之臨床訓練課程亦受本院醫學教育委員會督考。
  4. 本院每年五月由計畫主持人與科主任,召集本各科成員,依住院醫師學習成果評量、專科醫師考試通過率,參考住院醫師及臨床教師對訓練課程反應之意見,檢討改進訓練計畫。

6.4 & 6.5 臨床訓練項目與執行方式

  1. 臨床訓練實務學習地點包括:一般病房、加護病房、燒傷加護病房、門診、手術室、及急診。
  2. 手術訓練:依各不同年級住院醫師之課程表及核心能力之要求,同時依學會規定登錄手術及操作型技術項目的施行次數。目前各住院醫師手術訓練量可以達到基本要求之125%。
  3. 病歴寫作訓練:住院醫師病歷寫作完整且品質適當,主治醫師須對住院醫師之病歷記載做複簽及必要時予以指正,並於每周安排病歷審查。
  4. 病房基本訓練:每個住院醫師均有跟team,並primary care病人,負責換藥、病人照護與醫囑開立,每人每日照顧病床數上限以15床(指一般病床)為原則。各級住院醫師值班數每月不超出8班,且不得連值。
  5. 病房教學:每日與指導醫師直接參與病房迴診及病房教學,住院醫師的表現:包括與病人互動,臨床知識及技能可被直接觀察。
  6. 門診訓練:設有教學門診,第一年至第五年住院醫師安排參與及學習一般門診工作、第六年住院醫師可在主治醫師監督下進行門診病人之診療工作。
  7. 急診或重症加護病房訓練:第二年住院醫師開始在指導下進行急診及重症加護病房之診療照顧,並在主治醫師指導下參與急診會診之訪視,並回覆初步會診單。
  8. 會診訓練:第二年住院醫師以上(含)在主治醫師監督指導下,第一線接受會診照會,會診結果經與指導者討論後,撰寫照會資料。
  9. 設有住院醫師之導師制度。另設有醫學教育訓練委員會,定期開會留有記錄,並有住院醫師參與。醫學模擬訓練:住院醫師第二年開始進行小白鼠斷肢顯微手術重建,另外各職級住院醫師可參與內視鏡手術,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及動物顯微實驗訓練工作坊,由外科部及教學中心定期舉辦。

7.學術活動:

7.1科內學術活動

   

 

住院醫師讀書會

每週二 07:30

燒傷中心家屬討論會

每週一 13:30

術後病例研討會

每週一 07:30

外科Grand round

每週三 07:30

燒傷中心跨領域討論會

每週三 13:30

  1. 上述會議除燒燙傷會議及全院性晨會外,皆由住院醫師準備報告內容,並於會前與指導醫師討論細則,會中接受其餘主治醫師提問並回答,若有不詳之處,由指導醫師補充說明,達到實質討論的目的。
  2. 一般醫學課程訓練課程:本科則於6A病房及床邊教學。臨床技術訓練:對於沒有施行過的侵入性處置,以及一些危急、少見、高危險性的醫療情況,學員可於臨床技術中心接受訓練並確實紀錄之。
  3. 住診教學:本科利用6A病房、6B病房、燙傷加護病房實施床邊教學,每日主治教師定時帶領住院醫師於床邊行住診教學,除一般理學檢查及問診外,並會根據本科系病人特性,給予住院醫師與見實習醫師教導核心課程。
  4. 門診教學:各級住院醫師安排有教學門診,由主治醫師挑選特殊案例,給予住院醫師獨立思考,評估及檢視病人。提供以全人醫療為出發、注重醫病溝通、醫學倫理的教導。
  5. 專題討論:本科系利用6A病房、6B病房、燙傷加護病房討論室實施臨床及專題討論會,根據不同主題及內容主治醫師教導住院醫師行病例或專題的資料收集並練習於討論會上講演及發問,加強住院醫師的實證醫學討論能力,亦有群人照護之探討。
  6. 專業課程(核心課程):本科每週由負責主治醫師選擇適合之案例,指導評論住院醫師之病歷寫作,並以全人醫療照護原則,和住院醫師、見實習醫學生討論臨床個案,完成全人照護教育表。
  7. 訓練方式:取得專科醫師前之住院醫師訓練期間,應參與研究工作,包括文獻整理、執行、資料分析、撰寫論文,鼓勵在學會發表結果,並在台灣整形外科醫學雜誌發表至少一篇原著論文。訓練住院醫師了解研究原理、設計、進行、分析及報告,並讓住院醫師了解及參與基礎研究的機會。指導醫師須協助住院醫師發展研究計畫,指導分析研究結果。所有住院醫師於訓練期間必須參加由外科醫學會、整形外科醫學會等舉辦的會議,並提出口頭報告或醫學海報。近來更鼓勵參與ASPS年度會議。而為鼓勵住院醫師參予會議發表,院方適當補助交通費及住宿費,並給予發表獎勵,目前已經連續四年皆有住院醫師前往參加。

7.2跨專科及跨領域之教育

本科跨專科領域之教育如下:

會 議 名 稱

時 間

燒傷中心團隊討論會

每週三 13:30

頭頸癌聯合討論會

每月一次

乳癌術後重建聯合討論會

每季一次

整形外科急診聯合討論會

每半年一次

整形外科復健科聯合討論會

每兩個月一次

外傷科討論會

每月一次

另外科部及教學中心共同負責定期舉辦內視鏡手術訓練營、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訓練營及動物實驗訓練。本科住院醫師並特別要求須通過老鼠斷肢再接的顯微手術訓練。

  1. 燒傷中心團隊討論會:由燒傷中心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專科護理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治療師、社工人員進行大查房,組成團隊會議,並根據病人身心靈狀況討論。
  2. 頭頸癌聯合討論會:由整形外科、口腔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子醫學科組成,以病人為出發點,藉由各個領域專家的互相討論,團隊合作的方式,提升頭頸癌病人醫療照護品質。
  3. 乳癌術後重建聯合討論會:由一般外科、整形外科、血液腫瘤科、放射腫瘤科、病理科、放射科、核子醫學科組成。負責討論乳癌患者術後重建問題。
  4. 整形外科與急診聯合討論會:由整形外科、急診組成,討論急診特殊個案,依整形外科專科性,討論相關處理流程與團隊溝通合作。
  5. 整形外科復健科聯合討論會:由整形外科、復健科組成。討論整形外科外傷病人手術後復健相關事宜,以及再次手術的必要性。
  6. 本科有葉敬淳醫師參與外傷科之病患收治,以增進本科住院醫師臨床照護之強度,每月並與及其下轄住院醫師參與外傷科討論會,並將所獲新知帶回科內。
  7. 由林祐丞醫師主持傷口照護中心運作,與傷口護理師合作提供住院、門診傷口照護諮詢與診療服務。

7.3專業倫理、醫病溝通、實證醫學、感染控制等及其它醫療品質相關學習課程

  1. 本院之團隊醫療教學制度皆朝向全人醫療而設計,課程有以下之分類:
  • 提供生理上的舒適:以健康照護矩陣來教學、實證醫學、醫療品質等。
  • 提供心理及情緒上的支持:醫學倫理、病情告知、醫病溝通、醫學人文等。
  • 瞭解社經環境的需求:出院準備服務、居家照顧、社區醫療服務等。
  • 提供靈性照顧:安寧療護、安寧共照、重症安寧、小兒安寧、社區安寧、器官捐贈等。
  1. 本院除了講堂/討論室/模擬訓練場所中的教育活動外,亦有工作中的實作訓練:
    • 本院每月舉行二場醫病溝通工作坊、四場實證醫學期刊討論會、每月基本課程案例討論含專業倫理、實證醫學、感染控制等及其它醫療品質)。
    • 本院每週安排住院醫師接受住診教學(teaching round),主治醫師或教師教學時,會分析病情及示範診療,使住院醫師瞭解病人病情,並適時教導住院醫師考慮醫學倫理與法律等相關問題。並填寫全人照護教育紀錄表。
    • 在病人住院期間視情況需要時會記錄及探討病人之心理及社會層面的問題。另主治醫師進行住院醫師住診教學時,亦會針對病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心理、靈性以及社會各方面詳加探討,並記錄於「全人照護教育記錄表」置於病歷。
    • 本院規定住院醫師R1晉升至R3期間每年需繳交一篇一千字以上令自己感動之病人醫療照護心得或學習歷程心得報告,以達到全人醫療照護之實質訓練,心得定期發表於教學平台上。

8.教學資源

8.1臨床訓練環境

  1. 本科依醫院特性及訓練計畫需要,提供合適的門診訓練場所,並兼顧學習便利性、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與隱私。
    • 本科定期設有整形外科教學門診,場所安排於專屬之教學門診診間,備有兩套單面鏡及錄影設備。
    • 教學門診診間電腦可連對外網路,可立即上網搜尋資料,兼顧學習便利性。
  2. 本科平日亦配屬兩間專屬開刀房、一間燒燙傷開刀房、一間醫美中心開刀房,另一輪替使用門診開刀房。開刀房設備完整,內有手術用顯微鏡二台、抽脂機兩台、手術內視鏡、旋轉刮刀、取皮機、擴皮墊等設備。美容中心有Erbium雷射、皮秒雷射、飛梭雷射、電波拉皮、皮秒雷射、音波拉皮、微波熱能除汗等設備。足以提供住院醫師訓練計畫使用。
  3. 急診部針對教學便利性、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與隱私重新規劃設計。部內分區有:(1)急救區、(2)不分科診療區、(3)中央護理站作業區、(4)急診手術室、(5)觀察區、(6)兒童診療區及觀察區、(7)五官科診間、(8)急診藥局、急診檢驗科、急診放射科(含高速電腦斷層機一部、X光檢查室二間、控制室兩間)、(9)會談室、(10)急診辦公區、(11)急診醫師辦公區。
  4. 本科依醫院特性及訓練計畫需要,提供合適的住診訓練場所,並兼顧學習便利性、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與隱私。
  • 各病房設置一間教學討論室,內有可連對外網路之電腦設備,可供醫護人員開會、教學、搜尋資料使用;病房區設置之行動醫療車,可隨時查詢資料,於病房區亦提供醫師無線上網之服務,可兼顧學習便利性。
  • 各病房內及教學討論室可解釋病情,另設置一間治療室,可供獨立檢查所需,兼顧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與隱私。
  1. 本科設有2間討論室,內有可連對外網路之電腦設備,備有投影機,可供主治醫師、住院醫師及見實習醫師討論臨床病例,並作為每週讀書報告、期刊討論之場所。
  2. 住院醫師在外科醫師辦公室皆有屬於自己的專屬座位,以科分區。
  3. 本科提供住院醫師及實習醫學生訓練所需值班室每人獨立一間,裡頭備有個人電腦。

8.2教材及教學設備

   (一)空間及設備:

  1. 於整形科專科病房(6A病房)內設置值班室,提供住院醫師、實習醫學生值班時休息或閱讀使用,值班室內配置有電腦並可連結院內各種資訊系統、桌椅、盥洗室及床。
  2. 於第一醫療大樓8樓空橋設有專屬討論室及會議室,並有電腦化設備(含Wifi)可連結院內各種資訊系統,進行資料查詢及影像傳輸等,以利會議及教學活動進行。

   (二)提供教材製作或學術相關服務:

本院視聽中心可提供教材與醫學海報製作的相關服務,具有視聽錄影剪接等設備,可提供教學影片  製作或門診教學錄影等服務。

   (三)研究室:

本院研究大樓提供共同研究室與個別研究室,供醫師及研究人員進行臨床基礎研究,且有專任博士級研究人員提供統計等方面諮詢,並定期舉行成果發表。本院亦有動物實驗中心,其為獨立設備,並聘請專業獸醫師依動物保護法飼養暨管理實驗動物,每周皆有動物模擬手術安排,本科由陳俊嘉醫師負責教授顯微手術,其餘同仁亦可向教學中心申請實驗計畫。

   (四)圖書及期刊:

  1. 本科每年皆提出申請以供圖書館編列預算購置必需的圖書及期刊,包括醫學倫理、法律等各類書籍。圖書館亦會定期製作新購圖書清單資公告或通知院內各單位。
  2. 圖書館及本科會議室備有完善的視聽設備、教學影片與多媒體學習教材,並有工具書及相關資訊可提供受訓學員隨時搜尋及利用。
  3. 本院圖書館針對圖書使用、網路資料庫、圖書室或閱覽室的使用,皆訂有使用規範可供依循。

   (五)提供教學資源:

依訓練需求,整形外科每季於臨床技能中心針對新進實習醫學生、PGY學員及第一年外科系住院醫師安排縫合課程。並於動物中心5樓定期舉行顯微手術訓練(整形外科住院醫師第二年)的訓練課程。並提供訓練教材、教具、設施(如臨床技能訓練中心)、設備,提供受訓人員訓練使用。

9.評估

9.1住院醫師評估

  1. 計畫主持人及教師對住院醫師的表現定期做評量,評估項目應包括:專業知識、技術、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學習成長及專業素養等。評估工具,例如:住院醫師全方位評估表、mini-CEX、OSCE、portfolio等。
  2. 評估結果應該與住院醫師討論並給予回饋。評估結果也應該反映在指導醫師教學與課程的反省改善機制上。住院醫師應填寫「臨床教師評量表」,評量臨床教師及導師之教學表現。
  3. 師生導談、多面向評量回饋等評核學員的態度,確認學員於訓練後其專業素養、以病人為中心的思維等面向之學習成效。
  4. 科部每月皆對住院醫師進行考核,並於人力資源部進行年度考核時由醫教會彙整提供評核依據。採用「受訓醫師學習熱忱全方位評量表」,評估者有醫護人員、醫師(同儕)、導師、臨床教師等(三類對象執行),以呈現客觀之評估紀錄,各科每月亦呈現統計資料。住院醫師的評估結果連結到其年資升級或其他制度。
  5. 每年由醫學教育委員會─教師培育中心選拔「教學優良住院醫師」。
  6. 每年由醫學教育委員會評選「優秀住院醫師」。
  7. 住院醫師(R3) 年資需俱備『全人臨床教師認証』,方可晉升 。
  8. 所有評估紀錄均需留存檔案,建置於電子資料庫中,並做為將來 RRC 視察之用。
  9. 住院醫師訓練完成時,計畫主持人及教師將作出總結性評估,判定他/她們的執業能力,證明他們有足夠的專業知識、技術、溝通能力、團隊精神、學習成長及專業素養等六大核心能力,而且能獨立的執業,最後作出檢討改善,以作為報考整形外科專科醫師證照之資格,並為整形外科醫學會及 RRC 查核之用。

9.2教師評估

  1. 對整形外科計畫主持人與教師有多元化評估機制,評估工具包括:教學貢獻事蹟、優良教師選拔、研究表現、病人服務之表現、及指導醫師受訓情況等。教師評量至少一年需做一次。
  2. 計畫主持人負責臨床教師之督考。
  3. 教師參與科內全體會議(W1科會)的時數比例大於80%;教師對所有住院醫師的年教學時數多於15小時;且每位教師均符合臨床教師資格。
  4. 住院醫師每個月填寫「教師教學滿意度評核表」,評量臨床教師及導師之教學表現,其結果將告知該臨床教師,以便該臨床教師自我改進。此外,此一結果亦會通知醫教會主席、計畫主持人、及科主任。對於表現出色之臨床教師,院方將作為評核優良醫師及升等時之參考,而對表現差之臨床教師亦將扣其績效分數,不予升等,甚至更換臨床教師。
  5. 計畫主持人整合住院醫師學習成果評量和臨床教師評量結果,召集科主任會議檢討訓練計畫,以充分反應指導醫師的貢獻與教學能力。
  6. 所有評估紀錄均須留存檔案,建置於網路資料庫中,讓主持人或指導醫師可以隨時審視自己的評估結果,並做為將來 RRC 視察之用。

9.3訓練計畫評估

  1. 本科於每半年定期舉辦教學醫務檢討會,對本科訓練計畫提出檢討與改善,並對住院醫師訓練過程、研究論文、專業知識評量檢討,以期訓練中的住院醫師在各方面能不斷精進。每年定期舉行訓練中住院醫師考試,資料存檔備查。
  2. 根據住院醫師訓練課程地圖,藉著客觀的住院病人照護數量、手術量,以及主觀的觀察、會談,了解當年度住院醫師是否完成預定的學習目標,並在教學解討會議中討論訓練課程安排是否完善,是否有修改必要,如住院醫師無法達到預期目標,計畫主持人與導師可以協助住院醫師學習與解決問題。

列印